创造价值,实现梦想

制裁高压下,看商法中心如何助企破局

当以美国为主导的单边制裁成为跨国贸易的“高压线”,浙江企业面临的不仅是货款拖欠等常规外贸风险,更有政治风险下的支付手段受限、金融通道封锁等挑战。

       浙江省国际商事法律服务中心(简称“商法中心”)调解员介绍其独特的“敦促履约”机制时指出:“这些拖欠理由的背后,往往有突破口可寻。通过敦促履约,能迫使对方正视履约责任,从而撬动僵局。”


三个真实案例,揭示了商法中心如何运用这一机制,让拖欠的货款最终找到支付路径。


  被俄乌冲突掩盖的拖欠真相  


永康某企业收到俄罗斯客户邮件:“因俄乌冲突导致卢布暴跌,需延迟支付1.4万美元尾款。”


永康企业在线申请调解,商法中心迅速行动:


●  确认俄罗斯公司对欠付金额没有异议;


●  调取记录,查证欠款发生时间早于冲突爆发时间;


●  向俄方发送敦促函。


两周后,拖欠半年的货款全额到账。


关键点:厘清交易时间轴,拆解拖欠借口。


  制裁下的支付破局  


俄罗斯某企业拖欠杭州某企业货款40余万元人民币。受美制裁影响,俄方在该货物海关编码下收汇受限,两次汇款均被退回,后续逐渐怠于联络直至失联。


商法中心与杭州企业通过公开渠道:


●  查询到俄企在当地有一定规模;


●  确认俄企就同类商品仍在向其他供应商付款;


●  找到俄企管理层邮箱,将敦促函同时发送业务层与公司管理层。


一周后,杭州企业收到付款承诺。调解员持续跟进,双方协调支付通道后,货款在半个月内确认到账。


关键点:直接联络公司管理层敦促履约。



  破产前的5%止损抉择  


嘉兴某企业被俄罗斯客户拖欠6.1万美元。俄方先后以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、俄乌冲突导致市场萧条等多种理由拖延付款。经调查发现,该俄企已拖欠多家供应商,濒临破产。


商法中心协助嘉兴企业紧急应对:


●  通过敦促履约,协调双方签订分期付款协议;


●  俄企未遵守付款协议,遂委托驻俄联络处登门督促;


●  权衡利弊,劝说企业接受5%折扣(降至5.8万美元)。


双方调整付款协议后,全款在一个月内收回。


关键点:对高危买方采取“时间优先”策略。


       实践证明,在政治风险与金融封锁交织的贸易背景下,“精准识别风险属性、分层激活敦促资源、务实推进协调方案”是破解敏感地区回款困局的“黄金三步法”。敦促履约的核心价值在于化被动为主动——通过专业、精准、多层级的外联与法律行动,迫使对方在规则框架内正视履约义务。一纸看似单薄的敦促函,其背后是对国际规则的精准把握、对对手软肋的敏锐洞察,更是浙商“向危机要生机”韧性格局的集中体现。

     “不轻信‘制裁导致无法付款’的单方说辞,不放过任何可验证的解决路径。”商法中心调解员道出多年办案心得。在制裁阴影下,商法中心将持续以专业护航,为困境企业提供行之有效的“破解方案”。


来源:浙江贸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