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造价值,实现梦想

“八闽制造”携手东盟迈向合作共赢新高度

       2025年8月20日是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关于修订〈中国-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〉及项下部分协议的议定书》生效六周年。当前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,受国际贸易形势严峻复杂的影响,闽企紧抓中国与东盟合作持续深化的政策叠加机遇周期,与东盟国家企业形成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。

“中国技术+东盟市场”

       宁德市锂电小镇,宁德时代集团智能化车间内,工业机器人正高效完成锂电池模组的封装作业。与此同时,福州海关所属宁德海关关员通过“出口锂电包装智慧监管”系统快速完成该批次锂电池危险包装的远程查检,查检合格后该批货物即将发往东盟国家。

       宁德时代集团负责人介绍,“得益于中国-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持续深化,我们公司在对东盟出口中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关税减免优惠,这大大增强了企业竞争力。同时,海关部门通过智慧监管项目大幅提升了通关效率,助力我公司电池产品畅销越南、泰国、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。”

       今年5月,中国-东盟自贸区3.0版谈判全面完成。3.0版包含数字经济、绿色经济、供应链互联互通、标准技术法规与合格评定程序、海关程序与贸易便利化、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、竞争和消费者保护、中小微企业、经济技术合作等9个新增章节,将打造包容、现代、全面、互利的自贸协定,更有利于闽企参与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供链深度融合。

       六年来,东盟国家已经成为福建省第一大进出口贸易伙伴。随着闽造产品出口东盟的货运总量持续攀升,《升级议定书》不断释放通关简化、关税减让等制度红利,助力闽企赴东盟国家拓展新市场。截至2025年7月31日,福州海关累计为企业出口货物签发中国-东盟“升级版”原产地证书15.65万份,企业出口享惠金额累计818.29亿元;放行自东盟国家进口享惠货物601.38亿元,帮助企业实现进口税收优惠约37.21亿元。今年前7个月,福州海关累计签发中国-东盟“升级版”原产地证书1.79万份,同比增长4.53%。

       六年来,闽企积极参与中国与东盟产业链、供应链融合互补,在农业、锂电等上下游协作紧密,形成“中国技术+东盟市场”的优势互补格局。以福州市福清市的中印“两国双园”为代表的项目成为跨境产业链、供应链的“福建”标杆,共有70余个、超930亿元合作项目转化落地。

       在当前的国际情况下,中国外贸企业可以多渠道拓展市场。国贸通大数据拥有全球230+国家及地区的海关交易数据及统计数据,为外贸企业拓展全球市场,精准锁定潜在客户,制定最适合的市场策略。

来源:福州海关、官方媒体/网络新闻络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及时联系删除。